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2的文章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十九回 紀要

圖片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十九回 紀要 開幕     本次討論會於 2012 年 12 月 21 日在臺北大學舉行,由臺北大學歷史系李若庸主任致詞開場,歡迎與會者的蒞臨,並介紹本此主講人北京師範大學世界史研究中心張建華主任。 演說發表     由張建華老師發表 〈從知識精英到政治精英-蘇聯知識分子的群體轉型, 1917 - 1936 〉,介紹在 1917 年十月革命之後,俄羅斯知識份子群體的演變,以及其與蘇維埃政府的互動關係。     1917 年十月革命之後,蘇維埃政府認定文化建設是維繫政權穩定性和合法性的基礎,因此積極展開「文化革命」,宣傳蘇維埃的意識形態,留下眾多的圖像和電影資料。     面對俄羅斯重大的政治變遷,在不同時期,知識份子群體的態度和看法各有不同。傳統上,俄羅斯知識份子會在公共空間發表意見、談論時政,其中又以聯合出版文集、雜誌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總體來說,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知識份子十分關心維新問題,對於革命或改革有分歧的看法。 1905 年的改革失敗之後,多數知識份子認為此次失敗是因為知識份子被革命的熱情蒙蔽,忘卻自己的身分和原初改革的初衷所致。 1917 年十月革命之後,大多數知識份子的政治態度是反蘇維埃政權的。而在 1919 年軍事共產主義運動失敗之後,蘇維埃政府開始接納以資本主義的模式重建經濟,使不少知識份子和資本家對新政權的態度有所軟化,進而希望留在國內以便對政府施壓,希望能進一步修改施政方向。     面對反政府者,蘇維埃政權採取全面鎮壓的方式來處理,迫使知識份子選擇出走或是和政權妥協。面對這樣的局勢,大多數知識份子是選擇出走的,有些人是主動出境,有些則是被動地被驅逐。在 1920 年代約有 180 萬到 250 萬人離開俄羅斯,成為分散到世界各地的僑民,他們在新居地仍然積極保存俄羅斯傳統文化。剩下的知識份子選擇和政府妥協並留在國內,少部分知識份子積極和政府合作並受到重用。蘇維埃政府也積極地從工人、農民「階級」中培育新的知識份子,此後的知識份子是依附於工人和農民的一種「階層」。     若以 1917 年為分界,十九世紀時,俄文的知識份子一詞是指一種純粹知識、思想上的知識人,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在 1917 年之後,俄文使用另一種概念來指稱知識份子,是一種職業化、學科分類、地區分部、民族屬性的概念。

代轉演講資訊:近代歐洲觀旅文化:Professor John Brewer系列演講」

代轉演講資訊:近代歐洲觀旅文化:Professor John Brewer系列演講」 Professor John Brewer目前為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歷史與文學教授,Eli and Edye 特聘人文與社會科學講座教授。Brewer教授之研究領域廣披近代英國史,消費文化與商業社會,大眾文化與視覺藝術等面向,論文多見於各重要學術期刊,為研究近代歐洲文化知名學者。 此次Prof. Brewer三場演講的主題,會分別探討大旅行(the Grand Tour),18後期到19世紀初期的藝術與奇觀文化,以及他近來研究維蘇威火山與旅行熱潮現象的成果。我們竭誠歡迎對於近代歐洲歷史,旅行文化,視覺藝術,以及消費社會等主題有興趣之師生,一起參與。 12月11日(二)上午10:00-12:00 國立陽明大學活動中心 第三會議室 12月12日(三)上午10:00-12:00 國立陽明大學活動中心 第三會議室 12月14日(五)下午2:00-5:00 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704室 日期 12/11 (二)上午10:00-12:00 "Revisiting the Grand Tour" 國立陽明大學活動中心,第三會議室 *特別蒞臨主持:劉紀蕙教授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評論人:謝佳娟助理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12/12(三) 上午10:00-12:00 "The Spectacle of Art in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y Britain" 國立陽明大學活動中心,第三會議室 主持人:黃桂瑩助理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籌備處) 評論人:吳雅鳳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12/14(五)下午2:00-5:00 講題 " Why visit Vesuvius? Volcanic Tourism in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704室 主持人:陳正國副研究員 (中研院史語所) 評論人:黃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