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世界史討論會 第六回紀要



時間:2009年5月16日(六)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2F振芝講堂

開幕

  自2008年起,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每季在各校巡迴舉辦。2009年是本會接受國科會補助的第一年:今年5月16日假成功大學歷史系舉辦的第六回台灣世界史討論會作為本會初次舉辦的全日研討會已圓滿落幕。

本次討論會適逢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的四十周年「不惑」系慶,首先由成功大學歷史系主任鄭永常教授歡迎來自台灣南北、專程與會的學者與同學。接著由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的發起人楊肅獻教授簡述本會概況,並以「實質重於形式」期盼此討論會能夠為台灣的世界史研究帶來更豐碩的成果。隨後討論會正式開始。


第一場討論會

主持人:中正大學歷史系 孫隆基 教授


發表人:北京大學世界史研究院 錢乘旦 教授
主題:大陸世界史研究的現況



  本次討論會特別邀請到錢乘旦教授擔任開場,主講「大陸目前世界史研究的現況」。錢教授是北京大學世界史研究院的院長,目前在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擔任客座教授。北京大學是中國大陸世界史研究的重鎮,錢教授不僅在此進行研究,還曾身兼知名史普著作「大國崛起」的學術顧問,以輕鬆的口吻談及此論題格外具有說服力。

錢教授首先提到兩岸世界史學界的交流情形。與已經交互爭鳴了二、三十年的中國史學界相比,世界史的兩岸交流可以說才剛剛起步。有關世界史的對話之所以鮮少,是因為世界史在各自的學術圈裡都被邊緣化。但目前在大陸的世界史研究已經逐漸起步,甚至有超越台灣之勢。世界史為歷史下的分枝學門,其概念在中國的含義、發展及起源均值得探討。世界史理當包括「世界」,但在目前的架構中似乎都不包括「中國」。反過來說,這是因為以往的中國史並不包括「世界」。中國的華夷天下觀一直無視「世界」的重要性,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中國被迫打開大門、走向現代化,「世界」的概念才逐漸取代天下,中國人也才開始思索未知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佛朗機」這個詞彙被中國用來指涉非我族類,籠統的字源值得探究。中國傳統史學界自然排斥這些外來的「歷史」。世界史僅被視為一種外來的新知,被歸類在史學之外。「世界史」如今演變成實質的外國史,是近代中國史學獨有的現象。

十九世紀西方列強的衝擊是世界史緣起的外部因素。林則徐的四洲志與魏源的海國圖志首先為「西蕃」進行了一般性的介紹,距今已有一百六、七十年。在這一個多世紀之中,世界史的學術傳承,與現代中國迂迴的歷史發展是有關聯的。如果將林則徐與魏源視為中國世界史的初祖,世界史學者的譜系至今應有六、七代之多。從林則徐及魏源以下,第二代對世界史做出貢獻的是翻譯西方史學的譯者,他們介紹了基礎的史地知識,其中的重要作品至今仍具意義,如泰西新史攬要、萬國通史等。介紹當時的西方列強是他們主要的任務;第三代是經歷過「放洋」留學的知識份子。他們接受了西方嚴格的史學訓練後,在抗戰前後回到中國。不僅教學,他們也開始進行一些獨立的研究。然而,發現自己的所學不被當時的史學環境接受,他們只得改為研究中國史;第四代為留學蘇聯或在國內受過蘇聯專家訓練的學人,他們與第三代接受的學術傳統有所不同。蘇化時期中國共產黨採取「一面倒」政策,迫使中國史學界接受世界史作為專門的學科。但史學也因為馬克思史學的影響而步向高度意識型態化。文革期間,學術被嚴重的摧殘。走出文革大災難後,一批承繼了第三代學養(而非第四代)的青年學者成為了第五代。重新被國家請出來的「老先生」們很快的就培育出這新一代的學者。留蘇的學者們則並未與下代那麼緊密的銜接起來。錢教授就是屬於第五代。第六代的世界史學者則是改革開放後的一代。

目前,大陸的世界史認識已經不輸給台灣。他們的思想是開放的,方法論與世界是接軌的,雖然,全盤蘇化仍有一些影響,並不能夠被完全忽略。中國的地位在世界上正在不斷提高,中國人的大國意識與世界觀也越來越清楚,「大國崛起」的廣受歡迎證明了這個情形。中國的世界史研究正在迅速地壯大。目前在研究版圖上的空白,如拉丁美洲,南亞甚至若干東北亞鄰國的歷史,都是中國努力的方向。





發表人: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王文霞 教授
主題:英國女工會者對國家福利政策的態度—以女工會同盟為例, 1880-1920




接續錢教授進行發表的是同樣來自於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的王文霞教授。王教授發表的論文題目為「英國女工會者對國家福利政策的態度─以女工會同盟為例, 1880─1920」。這是對女性主義社會運動史的一個案例研究,研究目的在探討女工會同盟(Women’s Trade Union League,簡稱WTUL,1891-1921)對於英國在十九、二十世紀之際從國家福利(State Welfare)到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的轉向是否有其影響。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轉型成為一個福利國家。然而,對於英國在1942年「貝弗里奇報告書」(Beveridge Report)中的福利政策,女性主義者們仍有許多抨擊。他們對於依然存在這些福利政策中的性別歧視感到憤怒。1977年以來,有許多著作討論這樣的問題:社會福利政策是否仍把女性視為「另一種」人?這些由男性主導創制的公共政策,是否仍把女性劃歸於家庭的私領域,而將職場設計成不適宜女性存在的環境?這些福利政策似乎仍然認為,留在家庭中相夫教子才是婦女最大的福利。

女工會同盟成立於1874年,1921年與勞工聯合會議(Trade Union Congress)合併。在工會的代表圖徽上,有「團結」以及「盡力爭取平等」等標語,強調出他們的核心價值。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王教授發現這些出身各異的女性工會領袖,都有著有趣而具激勵性的生涯。這些女性領袖包括了Mary Macarthur、Mona Wilson、Clementina Black以及Lady Dilke等人。她們分別透過直接參政、巡迴宣傳、發起罷工(早期)等方式為女工權益奉獻了她們的人生。由於Lady Dilke的夫婿為議會中反對黨的領袖,1887年以後工會策略轉向推動立法。

女工會同盟的努力,獲得了以下的成果:
The Old Age Pension, 1908(老年退休金)
About The National Insurance Act, 1911(全國保險法案)
這項法案通過後,遭到女工會同盟的抨擊。該法案的保險金取決於工人繳交的儲金,而婦女是難以持續她們的工作來繳交儲金的。1913年時工會年報記載她們成功地修正了該法案,使薪資微薄者不必儲金而能獲得保險。

The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of the Police Bill 1917

戰時增加了許多的女工。女工會同盟為她們爭取到了工廠福利與保護。
1. The Workmen’s Compensation Act,1917
2. Maternity Leave, in the Insurance Act 1911,1919
3. Unemployment Insurance, 1920



最後是王教授所下的結論。女工會同盟同時追求自由(The Spirit of Liberty)與自助(self-help),以維護女工福利為努力對象,並以平等為終極目標。他們的立法路線符合彌爾(John Stuart Mill)的自由主義哲學─真正的自由要由法律來保護。在英國成為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的過程中,女工會同盟對於保護性別權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而這些女權領袖個人的生命故事也不應被遺忘。



綜合討論

本場次的會後討論相當熱烈。問題首先關於女工會同盟領袖的內在動機,以及女工會同盟與女性投票權運動的相互作用。在王教授簡要明確的答覆後,錢教授為與會者解說了大陸世界史研究的資料與資源狀況。有許多人對於錢教授所說的第三、四代世界史學者感興趣,期望了解他們與蘇聯意識型態之間的關係。礙於時間與問題的複雜性,錢教授尚無法給予完整的回覆,討論時間便在眾人盎然的興致中結束了。


第二場討論會

主持人:成功大學歷史系 王琪 教授



發表人:台灣大學歷史系 秦曼儀 助理教授
主題:有關十八世紀法國女性與書信文化的歷史探詢




第二場討論會首先由台大歷史系的秦曼儀教授進行發表。秦教授的講題「有關十八世紀法國女性與書信文化的歷史探詢」橫跨了許多領域。這些領域包括了十八世紀法國社會史、書籍與寫作文化史、敘事史學與婦女史等。為了達到「拋磚引玉」、促進討論的效果,秦教授並沒有固守她帶給大家的論文,而提出了四個論題與大家討論。

1.從敘事問題重新省思歷史學與文學的關係─史學方法論

2.啟蒙世界裡婦女的識字率、教育、閱讀和書寫等文化活動的歷史研究

3.在法國十八世紀的書信文化中,由女性作家創作的女性友誼通信小說,其出版和閱讀的歷史:一個結合史學和文學的嘗試之作

4.幾個值得省思的方向:法國書籍史家自80年代起對「人如何閱讀」的歷史理解



秦教授首先為同學推薦了幾篇學術文章來認識歷史學的敘事問題。Roger Chartier的"La nouvelle histoire culturelle existe-t-il? ”;Sarah Maza的"Stories in history, culture narratives in recent works in European history "以及Lawrence Stone的"The revival of Narrative: reflections on a new old history”。L. Stone呼籲歷史學家不要忽略史學的敘事性質,更不要認為分析與解釋面向與敘事是互斥的。史家們應更注意自己作品的修辭技巧,重新嘗試以「說故事」的方式引導讀者了解過去的世界,以及人們的生活經驗和思想觀念。再進一步,敘事型史料也回到史家的眼界當中,史家們重新檢視法律文件與文藝作品,只為了瞭解過去的人們如何描寫他們的世界。最後,帶有歷史意識的文學研究也成為史家學習的對象。這些文學研究如何分析敘事?歷史文學如何連接現實歷史脈絡?秦教授站在應用者的角度,提出了這一番文學與歷史作用的新視野。

書籍史家提出了新的方法與視角,影響了社會文化史在二十世紀後期從計量方法轉向文本或質性研究。在這個史學脈絡之下,秦教授以教育史與識字率研究為基礎,考察了十八世紀婦女日常生活的書寫文化。這包括了書信、家用備忘錄、回憶錄與日記等主要類別。其中以書信類的意涵最為豐富。當時的書信類作品不只有私人的書信,還有書信範本、名人書信集以及書信體小說等不同形式。這些文類的性質均遊走於公、私場域之間,而界限極其模糊,討論起來饒富趣味。女性的「友誼書信」在此被當作中心檢視。這種書信為女性密友們建立了一個能夠暢所欲言而不受批判的地帶。它與愛情書信是相對的,愛情書信往往是站在被拋棄者的地位寫給男性,而且可以無法被公開或傳閱,代表了女人的感性受壓抑的情形。友誼書信則不僅被社交活動鼓勵(這是史居德里「寫信」一文的主旨;十八世紀還曾將友誼書信嫁接於西賽羅的輕熟書信傳統),還接受各種暢銷的書信手冊作為社交的流行指南。書信體小說自來常是文學史家的研究對象。對於習於寫信的女性作家來說,這種文類很容易入手。書信集與書信體小說的界限並不分明,這點可由當時的圖書分類目錄與讀者接收混淆的情形看出。這些文本皆趨於公開,而又處處受限,可以讓我們一窺當時女性社交時被迫自隱的窘迫情形。

何謂友誼書信,與何謂書信藝術,秦教授的目標在建立此一歷史脈絡,並強調其中的女性作家溝通關係。對象從密友變成讀者,作者的想像與讀者的理解都在一個動態的情況下。在理論的多變面向之中,也確實揭櫫了十八世紀社會文化的現實:各種上流社會的禮儀及其附屬的文學規例箝制了女性的溝通交流,對廣義的書信文學趨之若鶩的風氣則代表了她們對於表白的渴望。





發表人:政治大學歷史系 周一騰(Joe Eaton) 助理教授
主題:The End of “Anglo-mania”─ Boston's Edward Everett, Britain, and American Nationalism, 1817-1830




來自政治大學歷史系的周一騰(Joe Eaton)教授,是一位教授同學們較不熟悉的年輕學者。他的研究專長是美國對於早期反美主義(Anti-Americanism)的反應、美國民族主義以及英美旅行史。這次周教授要介紹給台灣世界史討論社群的是一個國內比較陌生的主題:「The End of “Anglo-mania”─ Boston's Edward Everett, Britain, and American Nationalism, 1817-1830」。

在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之後,英、美兩地橫跨著大西洋展開了另一場戰爭。十九世紀初的這場「Paper War」,爭的不是美洲殖民地的利益或主權,而是美國的自我認同。許多重要的知識分子,無論是保守派或是傑佛遜主義者,都被捲入這場「筆戰」之中。周教授發表的這篇論文,就是以一個積極參與這場論爭的保守派Edward Everett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個人與其論點的歷史脈絡,來看當時逐漸萌芽的美國民族主義。

Everett在學術與政治上的經歷都相當顯赫。他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取得母校教職之後前往普魯士深造,成為美國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Ph.D.)的人。歷任議員、麻州州長、哈佛大學校長、國務卿,1860年甚至參選美國副總統。雖然他的政治表現中庸而平淡,但在「Paper War」中他卻是一名健將。他的主張有兩點:第一、他認為美國人要堅定的面對批評;第二、美國人必須團結,不該自外於美國這個群體。這些意見發表於他主編的「北美評論」(North American Review)上。Robert Walsh這位學者在1819年寫了”Appeal to the Judgments of Great Britain”,Everett站在這本書的立場,主張捨棄曾身為英國人的情感,脫開在後拿破崙時代英法兩陣營中選邊站的情結,以美國的利益為優先。

Everett的立場相當堅定。無論是褒是貶,他排拒外人對美國片面的意見,指斥他們不了解美國的政治。對於母國他仍推崇其自由,寄望於中產階級的未來。「Paper War」有兩條主線─文學與奴隸問題。在文學問題上,Everett承認英國人對美國文學貧瘠的看法而難以回擊。他相信「東學西漸」(translation studii)的觀念,對美國將來(而非當下)的文學表現保持信心。在奴隸問題上,Everett反詰仍在加勒比海岸使用黑奴的英國人,譴責他們偽善。在他看來,美國只是曾經容忍,而已經脫不開奴隸的罪惡。他反對密蘇里協商,並以此聲稱自己是站在正義的一方。

Everett會有如此的立場與他的英、美經驗都很有關係。雖然他也有過英國熱,但與Robert Walsh不同的是,當Everett回到美國時正是美國民族主義高漲的時候(1819)。在內戰期間,他不惜放下從前的立場,站在林肯的一邊─我們可以從他學知的,不只是獨立革命後的第一代美國人的國家認同;更是他們如何去捍衛這種認同,以及國家的統一。無論對手是孕育的母國,或者是從前的自己。



綜合討論



本場次兩位發表人的主題對與會者來說都相當新穎。藉由回覆問題,他們得以在討論時間為與會者做更進一步的解釋。秦教授說明了自己所選擇的女性主義理論、愛情書信的傳統以及新文化史的史料運用問題。周教授則順著提問,點出了更多美國知識份子在認同上的折衷與轉變情形。他們詳盡的回答都幫助了與會者更認識這些課題。

 

第三場討論會

主持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張谷銘 副研究員



發表人:台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生 洪宛渝
主題:十八世紀早期英國女性在家庭場域的典範形象



  本次討論會別開生面的邀請了三位研究生進行發表,第一位是來自台北大學的洪宛渝同學。她所發表的主題是「十八世紀早期英國女性在家庭場域的典範形象」。她爬梳了兩種史料來建構這一個形象。分別是理查˙斯迪爾(Richard Steele)在「窺視者」(The Spectator)上所發表的教導女性美德的短篇文章,以及當時的教育女性的行為手冊(conduct book)。這兩種史料都對於女性的行為準則及美德典範有詳細的指導。這些以基督信仰為中心的婦德,包括了貞潔、節制、交友、閱讀與作育子女等。與陳麗青教授的研究相比,十八世紀後期的婦女教育有教養逐漸轉成實用,節制轉成節儉,社交轉成慈善等面向。在婦女教育中加入經濟的觀念,可以襯出更廣泛的社會史背景。



發表人: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林弘毅
主題:旺代戰爭與大革命期間的法國認同問題



  政治大學的林弘毅同學所發表的是「旺代戰爭與大革命期間的法國認同問題」。旺代戰爭代表的是旺代一地區域意識與法國整體革命的衝突,在反抗的過程中,貴族與宗教介入其間,旺代因此被視為反動勢力而遭到屠殺。諷刺的是,法國大革命正是法國在近代重拾其民族認同的轉捩點,卻同時抹殺了早已凝聚起來的區域認同。各個區域的共同記憶為了一個新的中心及國家必須被共同遺忘。屠殺的存在與否在此脈絡中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因為無論是屠殺或是暴行,都不曾容許群體自身中竟有「他者」及其相關記憶存在。法國內各區域(包括巴黎)的異質性是法國史的重要特色。林弘毅同學使用了許多的法文史料與二手研究來進行這項研究,也引起在座師長們對於同學學習外語的鼓勵與關切。



發表人: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劉宗智
主題:十九世紀英國技工學社與勞工知識生活─以「散佈有用知識會社」觀察為例



  成功大學劉宗智同學的主題是「十九世紀英國技工學社與勞工知識生活─以『散佈有用知識會社』觀察為例」。技工學社是十九世紀英國工廠區很普遍的勞工知識組織,是勞工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組織。劉同學親自前往英國參閱相關檔案,來探討成立於1826年的散佈有用知識會社(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the Useful Knowledge,簡稱S.D.U.K.)對各地技工學社進行的普遍考察。這些考察針對了技工學社所提供的書籍、圖書及博物館(包括其相關規定)、演講活動等。該供應哪些書籍?演講該選擇何種題目?這些選擇都有其社會意義。他們還發現技工學社的種種審查規定給傳播知識帶來太多局限。為了加強技工學社的功能,散佈有用知識會社的主事者甚至自行出版書籍供其使用。這些都顯示了一種不同於技工學社自身的教育策略與格局。



綜合討論



  由於這是第一次有研究生發表研究心得。因此師長們首先在發表中提出一些研究常見的問題,例如何為理想的字詞翻譯?也引起了許多迴響。綜合討論時間由錢乘旦教授對於三位同學提出了一些研究面向上的建議:如十八世紀前後期的社會狀況;婦女各異的階層與宗教;旺代軍隊一方的手段;史學對旺代屠殺解釋的方法論變遷;技工學習對勞工意識的影響等。相信對於發表的研究生及與會者都有很大的幫助。



閉幕

  除了由王文霞教授代表成大歷史學系系主任及該系感謝眾人與會,楊肅獻教授也預告了將於9月25日舉行的下一次討論會。第六回的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於是在主辦單位和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勞,以及所有與會者的踴躍參與下圓滿結束。



-----------------------------------------------------------------------

感謝各位老師、同學參與本會首次舉辦的擴大研討會。期待您參與9月25日的第七回討論會。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 敬上



記錄人:徐熊書晨

討論會錄音1 討論會錄音2 討論會錄音2
討論會剪影

錄音檔若無法正常開啟請按右鍵,選取「另存目標」下載
(若欲下載亦同。因為MP3檔案瀏覽器不會自動跳出存檔的選項)。謝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2024年度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活動】

【2023-2024年度台灣世界史討論會-讀書會公告】

2023-2024「帝國的邊界」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