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2021年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歲末座談會——歐美史學的研究趨勢與發展】

圖片
各位學術先進、師長同學:   惠承各位對本會的關注與支持,謹訂於 2021 年 12 月 22 日( 三)舉辦「 2021 年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歲末座談會—— 歐美史學的研究趨勢與發展」, 地點將於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會議室舉行。此次會議將以座談會形式, 邀請不同領域史學研究者進行對談與交流。 會議資訊及報名表詳如以下,誠摯敬邀各位 學術先進及師生 撥冗與會 。 此次活動報名非常踴躍而且人數眾多,協辦方因為擔心近日疫情疑似升溫,希望縮減實體參與人數,以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因此本次活動加開線上同步會議並全程錄影,會後也將分享攝影檔連結。歡迎大家使用線上會議的方式參與活動! Google Meet線上會議室代碼:http://meet.google.com/pvz-wwyb-pnp 敬祝 研安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 敬上 ────── 【2021年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歲末座談會—— 歐美史學的研究趨勢與發展】 日期: 2021 年 12 月 22 日(三) 15:30-18:00 地點: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會議室 線上會議連結: http://meet.google.com/ pvz-wwyb-pnp 主持人: 楊肅献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與談學者(按筆畫順序) 王飛仙 (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歷史系副教授 ) : 「 歐美史學趨勢」是怎麼練成的 ? 汪采燁 (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 : 歐美史學趨勢中的性別問題 夏克勤 (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歷史系助理教授 ) : 歐美史 學趨勢 ? 哪個歐美,誰的趨勢? 陳禹仲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 : 趨勢切開來 一定是新的 ? 傅   揚 (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 中國史研究者與歐美史學發 展的「時差」 主辦單位:台灣世界史討論會、輔仁大學歷史學系 協辦單位: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贊助單位:科技部「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五十五回】演講訊息及注意事項

圖片
各位師長同學大家好: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五十五回活動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副研究員吳孟軒,主講  ‘German Quackery and Anti-Quackery: Towards a Global History’ 。吳教授專長於文化交流史,宗教史與醫療史, 過去在歐洲傳教史方面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並著有專書 From Christ to Confucius: German Missionaries, Chinese Christians,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1860-1950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6) ,與多篇學術論文,近期研究興趣擴展到醫療的跨國史。 這次吳教授帶來的演講,正是他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場次也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李峙皞主持, 以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陳致宏擔任與談人, 陳教授專長德國史,西洋史學史,以及思想文化交流史。 詳細訊息如下,歡迎協助轉發寄送,謝謝。   敬頌   時祺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   敬上 ────── 注意事項: 為配合台灣師範大學校內防疫措施, 校外人士請於學校入口處以手機掃描一日通行證 QRcode 、 輸入基本資料並測量額溫,始得進入校內。 此次活動提供大台北地區以外的教師及學生交通費補助, 歡迎各位師生踴躍參與! 若有校內停車需求者,請儘早來信至台灣世界史討論會信箱: cli o.taiwan@gmail.com , 方便主辦單位準備停車券(停車六折)。 ──────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五十五回】演講訊息 主講人:吳孟軒(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持人:李峙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評論人:陳致宏(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講題: German Quackery and Anti-Quackery: Towards a Global History 時間: 2021 年 12 月 17 日(五) 15:30-18:00 地點: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主辦單位:台灣世界史討論會、輔仁大學歷史學系 協辦單位: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贊助單位:科技部「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五十四回活動紀錄

講題:伯納德.曼德維爾對十八世紀初英格蘭文雅文化的詮釋與應用 主講人:陳建元(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主持人:汪采燁(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評論人: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時間: 2021 年 11 月 5 日(五) 15:30-18:00 地點:輔仁大學文華樓 LI402 教室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五十四回」已於 2021 年 11 月 5 日圓滿落幕,此次會議於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舉行,由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陳建元主講「伯納德.曼德維爾對十八世紀初英格蘭文雅文化的詮釋與應用」,此次會議由汪采燁副教授擔任會議主持人,並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陳禹仲助研究員擔任評論人。此次共計 25 人參與此次活動( 9 位教師、 16 位學生)。   講者首先提到自己過去以笛福( Daniel Defoe, 1660-1730 )與英格蘭文雅文化作為研究對象,在其研究過程中經常注意到曼德維爾( Bernard Mandeville, 1670-1733 )對於文雅文化的論述,同時也關注到其與同時代的阿迪生( Joseph Addison, 1672-1719 )、史蒂爾( Richard Steele, 1672-1729 )、沙夫茨伯里伯爵( Anthony Ashley-Cooper, 3rd Earl of Shaftsbury )及笛福對於文雅文化的詮釋都有細緻化的差異。相較過去部份研究將曼德維爾視為反文雅文化代表,講者認為曼德維爾將文雅與奢華並觀,而且與富裕、強盛具有密切關聯,是英格蘭在競爭中的生存關鍵,這也是此次講題最主要的觀點。   曼德維爾出生於 1670 年的荷蘭,其在萊頓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執業行醫,後於 1693 年移居英格蘭。其代表作長詩 〈嗡嗡蜂巢 〉( The Crumbling Hive )於 1705 年發表,後經增補成為專書《蜜蜂寓言 》( The Fable of the Bees ),此著作最初並未受到注意,直至 1723 年因批評慈善學校而受到公眾廣泛關注。該書諷刺人類社會與批判慈善學校的偽善,並為娼妓權利的辯護,成為當時極具爭議性的論著,而後世史家也因此對於曼德維爾如何看待文雅文化有眾多不同的詮釋。文雅文化一詞是十八世紀作家及現代研究者使用的名稱,用以稱呼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