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1的文章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十六回 紀要

圖片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十六回 紀要 開幕     本次討論會於 2011 年 12 月 23 日在臺北大學歷史系舉行 ,由主持人臺北大學歷史系李若庸主任致詞開場,介紹本次的演講人 王品元( Ping-Yuan W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Ohio University Lancaster Campus ),並歡迎所有與會者的蒞臨。 演說發表     王品元老師發表 “Convents and Catholic Religious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 (早期近代歐洲的女修院對天主教文化的貢獻 ),王老師有專書探討西屬尼德蘭地區的女修會和天主教的自我型塑問題,使用十七世紀布魯塞爾地區數間女修院留下的文本為主要史料。     天主教認為人的救贖是人生最重大的目標,善行奉獻、聖禮、接觸聖物等都被認為是有助於救贖的事物。在其中修道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修院的設立是為了讓人擺脫世俗的誘惑,將自己奉獻給上帝,過著孤獨的禁慾苦修生活。女修會除了上述功能之外,還提供了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之外,一個專業宗教女性的人生選項。     在宗教改革期間,基督新教對天主教有許多批判,在新教的觀念中,修道院、聖徒、聖物等都是不適當的存在,脫離世俗的專職修女的存在更是不被允許的,婦女應該要回歸到家庭裡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面對基督新教的批判聲浪,天主教陣營一方面發起反宗教改革活動,另一方面則積極進行教會內部的改革。在此過程之中,修道院特別是女修院,這些被基督新教否定的存在便成為天主教展現自我宗教文化的代表物。     St. Teresa of Avila 修女便是此時期天主教的重要象徵人物之一, St. Teresa 自二十歲起便在修道院中過著虔誠修行的生活,寫下許多和宗教靈修相關的作品,對女修院的影響甚鉅。而不管是 St. Teresa 的生活模式還是她借助意像( image )進行靈修的方式,都是新教所反對的。 St. Teresa 還奉西班牙王室的委...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 公告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十六回 主講人:王品元 Ping-Yuan Wang 老師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Ohio University Lancaster Campus ) 題目: Convents and Catholic Religious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早期近代歐洲的女修院對天主教文化的貢獻) 主持人:李若庸 老師 (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主任) 評論人:林美香 老師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時間: 2011年12月23日(週五) 2:30PM─5:00PM 地點: 國立台北大學人文大樓1F11會議室 主辦單位: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 敬上 12/13/2011 注意事項: 一、本討論會按例提供交通補助,需要補助者請保留車票票根,並於會議當日向助理索取收據與回郵信封,填妥收據後連同票根寄回,未曾透過台灣大學報帳系統申請補助者請附上郵局存簿封面的影本以利報帳。 二、會議地點交通資訊與校園內位置圖請參考台北大學網站: 交通資訊   校內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