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5的文章

轉發成大歷史學報西洋史專刊邀稿函

各位世界史討論會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以下轉發《成大歷史學報》邀稿函,歡迎有興趣的師長們踴躍投稿, 謝謝! 各位老師道席: 《成大歷史學報》創刊於1974年,迄今已歷時38年, 積累不少助益史學相關研究之成果。而2008年12月即《 成大歷史學報》第35號起不定期設立專刊, 冀盼藉由不同的主題進行多元觀點之交流與對話, 2012年本學報更被收入THCI Core期刊當中。 目前籌畫第51號「西洋史」專刊(2016年12月發行), 擬向世界史教師公開徵稿。凡是您手邊有關世界史文稿, 歡迎惠賜鴻文,所有來稿請按本學報書寫格式撰寫,中、英、 日文不限,字數三萬字以內,採匿名外審, 截稿日期為2016年01月31日。 如蒙賜稿,無任感荷。耑此 敬頌 撰祺 《成大歷史學報》編輯部 敬上 2015.03.10 聯絡人:張宴菖 Email: z9308006@email.ncku.edu. tw         hisbook@email.ncku.edu.tw 敬祝 研安 世界史討論會敬上

轉發輔大《史學研究》邀稿函。

各位世界史討論會的老師與同學們 大家好: 以下轉發輔大《史學研究》邀稿函,煩請師長們廣為宣傳, 並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們踴躍投稿,謝謝! 各位師長們 您們好: 我是第二十八期的主編,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三的許芷菱。 輔大《史學研究》是一份公開的學術年刊,以國內碩、 博士在學研究生為徵稿對象,每年十一月三十日截稿, 隔年七月出刊。 然而,《史學研究》第二十八期時至今日徵稿已超過半年, 在這段時間徵稿、審查之後,目前仍然還缺少研究類論文的稿件。 因此我們決定再一次進行募集稿源,本次徵稿的部分以西洋史、 中外關係史、基督宗教史、藝術史、 東西文化交流為主的研究論文或研究討論性質的文章, 歡迎學生進行投稿。 徵稿時間:從今日起~2015年11月15日止。 懇請諸位師長向所上同學們廣為宣傳, 並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們踴躍投稿,謝謝! 如果有意願投稿可以直接與我聯繫。 第二十八期《史學研究》編輯 許芷菱 電子郵址: renee30001@gmail.com 敬祝 研安 世界史討論會敬上

轉發王文霞老師感謝各位師長熱情參與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30回。

世界史討論會社群的各位師長,大家好! 2015年度第一次的世界史討論會第30回, 在輔仁大學歷史系舉辦,於2015年10月7日下午1:40- 4:30PM順利完成。這次邀請輔大歷史系主任林桶法掲開會議, 年輕學者陳复嘉老師主講,講題是「 維多利亞時代倫敦出租馬車的使用手冊」。主持人周雪舫教授, 與談人汪采燁助理教授。  陳复嘉老師在此次演講中,從英國約克鐵路博物館開始介紹, 繼而談到倫敦出租馬車在大都會的使用情況, 說明工業革命後交通方式的改變,以及社會文化的變化。 從許多不同原始史料,如檔案、圖像等資料的爬梳過程, 歸納出倫敦出租馬車的使用功能, 涵蓋了都市化生活中的多種不同現象。 汪采燁助理教授針對本篇文章, 提出了對本文題目的建議與對此議題的興趣。 演講後,不少同學及老師發問,討論過程相當熱烈, 對於19世紀倫敦出租馬車和倫敦計程車的轉變關係, 以及出租馬車的司機和如何考試及格取得證照等問題, 都討論相當熱烈。此外,輔仁大學歷史系主任林桶法、 輔仁大學楊小華助理教授、陳立樵助理教授、楊惟安助理教授、 成功大學楊尹瑄助理教授、暨南大學李今芸副教授、 台大歷史系主任楊肅獻教授伉儷亦出席本討論會, 並與主持人周雪舫教授, 一起鼓勵在座的年輕學生投入學習西洋史的陣容。 會議於下午5點準時結束,同學們還是依依不捨, 繼續向演講人陳復嘉老師提問討論,同學們收獲豐富。會後, 師長們於輔仁大學旁的楓橋咖啡餐敘,愉快的交流經驗。 世界史討論會非常感謝輔仁大學諸位師生及各校老師的踴躍參與, 使第30回的演講活動圓滿落幕, 並且我們也將此次演講資料上傳至世界史討論會網頁上(請參: ht tp://clio-taiwan.blogspot.tw/ 2015/09/3020151007.html ), 讓未能參與與會的成員參考閱讀,彌補遺憾。下一回(第31回) 的世界史討論會,將在今年12月25日於國立師範大學舉行, 期待下次與諸位師長、同學們再次相聚! 敬祝 平安  如意! 王文霞   敬上

轉發張谷銘老師中研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10/16)演講訊息

各位世界史討論會的老師與同學們 大家好: 以下轉發張谷銘老師中研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演講訊息,講題、 摘要及講者介紹如下,歡迎有興趣的師長與同學們前往參與,謝謝! Love, God, Führer: Inscribing Trust in Everyday Life Prof. Andrew Stuart Bergers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Kansas City/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Date: October 16, 2015 (Friday), 4:00-5:30 pm Venue: Room 701, Research Hall,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During the Third Reich, Hilde Laube and Roland Nordhoff lived in small villages in Saxony, were pious Christians, and in terms of Nazi laws, racially pure Aryans. Roland worked as a teacher before being enlisted as a sailor in the Navy; Hilde worked as a laborer in a factory until shortly before their marriage and stayed at home during the war. Starting in May 1938, they began an extensive correspondence with one another ( www.trugundschein.org ) that lasted through the war. Each of them used the letters to fashion a new sense of self as part of their courtship and planning their life together, and they did 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