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3的文章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歷屆記錄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歷屆記錄 第一回   時間:2008.03.28 地點:國立台灣大學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講題:The Dissert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Early Modern Republic of Letter 講者:張谷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副研究員) 主持人:楊肅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第二回 時間:2008.06.27 地點:天主教輔仁大學文華樓 LI 310 講題:亨利八世政府對王典故的新歷史解釋 講者:李若庸(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 副教授) 主持人:李鑑慧(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助理教授) 第三回 時間:2008.09.26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 講題:Queen Elizabeth’s Language of Clothing and the Contradictions in her Construction of Images 講者:林美香(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副教授) 主持人:鄧世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副教授) 第四回 時間:2008.12.26 地點:國立台灣大文學院會議室 講題:Codex in Crisis: Reading and the Book in Transformation 講者:Anthony Grafton(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主持人:楊肅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第五回 時間:2009.03.27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季陶樓340423會議室 講題:St. Martha 的形象與悲謹會宗教運動 講者:花亦芬(國立陽明大學 副教授) 主持人:林美香(國立政治大學 副教授) 第六回 時間:2009.05.16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2F振芝講堂 講題:大陸目前世界史研究的現況 講者:錢乘旦(北京大學世界研究院 院長) 講題:英國女工會者對國家福利政策的態度—以女工會同盟為例,1880-1920 講者:王文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主持人:孫隆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 教授) 講題:有關十八世紀法國女性與書信文化的歷史探詢 講者:秦曼儀(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二十二回 紀要

圖片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二十二回 紀要 開幕     本次討論會於 2013 年 9 月 27 日於國立中興大學舉行,共計三場討論會,自上午十點三十分至下午六點整。首先由中興大學歷史系林志龍助理教授致詞開場,中興大學歷史系吳政憲主任亦到場歡迎所有來賓的蒞臨。 第一場 主持人 : 周樑楷 (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講者:許家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講題: 〈馬拉松之役的文獻與考古〉     以有關馬拉松之役的考古成果和歷史解釋做例子,說明歷史學和考古學如何結合、互相影響。最初,關於馬拉松之役的考古研究是根據古代文獻展開的,當考古出土物的研究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其成果會反過來影響、修正歷史學關於馬拉松之役的解釋方式。而歷史學和考古學都傾向於將文獻記載的事件與考古發掘結合,但這可能造成穿鑿附會、無法充分發現出土物原有本質的結果。真正客觀、嚴謹的研究,應該要結合各種不同學科的專業知識,跳脫以往將歷史與考古主觀聯結在一起的處理方式,才能讓考古學能有效地發掘歷史的真實。 講者:黃俊龍(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講題:〈雅典的民主與法治〉,     民主被認為是維護自由、平等的政治制度,而法治則是與社會秩序息息相關之事,民主與法治是否如柏拉圖理論所言的終難兩全。然而,在雅典的歷史中,除了短暫的政變和戰爭,社會秩序十分穩定,柏拉圖預言的無政府或暴君專政情況並未實現。因此,本文希望探討理念思想和歷史現實中的差異,並以 Aeschines 和 Demosthenes 兩人的法庭辯論做為觀察雅典法律運作的史料。根據本文的討論,呈現在法庭的主要民主精神是人民主權而非自由、平等;雅典的改革是漸進式的,其民主制度保有相當程度的貴族政治色彩;自由、平等是思想家的最高理想,各種制度都只是實踐理想的工具,在歷史進程裡,理想與工具運用之間一直存有緊張關係。 第二場 主持人:孫隆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 講者:葉嘉華(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講題:〈織品商與文藝復興晚期佛羅倫斯頭巾時尚之形塑-以薄紗商人 Donati 家族為例〉 講稿題為:〈時尚推手:薄紗商人 Donati 家族與十七世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