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三十五回演講公告
各位世界史相關研究的師長、同學們,大家好,
臺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三十五回演講即將於12月16日在東吳大學歷史系舉辦,詳細訊息如下,歡迎協助轉發寄送,我們隨後也將一併寄送海報至各單位系所。
敬頌
時祺
臺灣世界史討論會助理 葉偉倫、黃禹然 敬上
【臺灣世界史討論會第三十五回】演講訊息
演講人:巫毓荃(中研院歷史語言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Speaker: Dr. Yu-Chuan Wu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講題:「無」的技術:二十世紀初日本關於催眠與禪定異同之論辯
Topics: Techniques for “Nothingness”: Debate
about the Comparability of Zen and Hypnosis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Japan
主持人:盧令北(東吳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Moderator: Dr. Ling-Pei Lu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Soochow University)
與談人:王文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Respondent: Dr. Wen-Ji Wa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時間:民國105年12月16日週五下午三點至六點
Time: Friday, 16th December, 2016 at 3pm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第二教研大樓之D0615教室
Place: Rm D0615, Second Academic Building, Soochow University
(Waishuanghsi Campus)
演講摘要:
在二十世紀初的日本,就禪定是否就是催眠曾發生一場爭論。持肯定意見的一方,認為這兩種狀態在現象、本質與精神修行層次上毫無二致。他們還主張催眠是更可靠且更有效率的現代科學參禪法,鼓吹以催眠取代傳統坐禪。持反對意見的一方,則強調二者一為被動一為主動,一為不自覺一為自覺,根本是完全不同性質也不應被放在一起比較的精神狀態。這是心理學特別是無意識心理學與佛教在日本最早進行的對話之一。透過這場爭論,我們可以更了解當時心理學與佛教之間的關係。肯定方所提出關於「空」、「無」、「定」的理論與技術,顯現當時除了神秘色彩濃厚的「靈術」之外,還有其他透過催眠來整合心理學與佛教的嘗試,而且其取徑更合乎理性與科學原則。此外,在這場爭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心理學與心理治療曾試圖回應佛教內觀冥想與直觀體驗所帶來的挑戰與可能性,雖然最終它們不再視其為心理實驗或心理治療方法,而只是有待研究解釋的特殊主觀經驗。
留言
張貼留言